《清明上河图》在陶瓷酒坛装饰艺术中的意义
近年来,潮州、广州、佛山和哈尔滨等市各类陶瓷酒坛版的《清明上河图》均载入世界纪录之。本文重点讲述了潮州《清明上河图》在陶瓷酒坛作品的艺术特色和文化意义,对于我国陶瓷酒坛文化的创新与传承都具有理论和实践上的启迪意义。
1、前言
《清明上河图》是我国宝贵的一级国宝画作,也是北宋宫廷画家张择端绢本长卷的风俗画代表作。画卷以长528cm、宽24.8cm的全景式构图,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将复杂的人物、景物纳入统一而富于多变的画面中,细致而真实地描绘了北宋鼎盛时期汴梁京城汴河两岸城乡、街市、水道及社会生活的诸多风物场景,准确而生动地表现了12世纪我国都市各阶层人物的生活状况和社会风貌。其丰富的思想内蕴、独特的审美取向、高超的艺术功力和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使其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的经典之作,有“中华第一神品”之美誉。
2、《清明上河图》陶瓷酒坛装饰艺术的辉煌史
陶瓷酒坛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艺术符号,带着泥土的芬芳在民族母体中迅速发展。目前,《清明上河图》已成为陶瓷酒坛业备受青睐的艺术范本。特别是现代新技术、新产品的不断涌现,使陶瓷酒坛行业焕发出蓬勃生机。
潮州市是我国古陶瓷酒坛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历来以风格迥异的优质陶瓷酒坛蜚声于世,近年已进入到辉煌的发展时期。2004年4月,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陶瓷酒坛工业协会正式授予“中国瓷都”的荣誉称号。截止目前为止,笔者所看到的以《清明上河图》为题材的陶瓷酒坛作品有6项进入上海大世界基尼斯与英国吉尼斯世界纪录,广东独占5项,其中,4项都是由潮州陶瓷酒坛公司制作的。由此可见,潮州的陶瓷酒坛业已享誉中外,名闻遐迩。
如:步入潮州中国瓷都陶瓷酒坛陈列馆一楼大厅,迎面而来的即是那幅大型浮雕陶瓷酒坛壁画《清明上河图》。该壁画将原作的长宽高各扩大10倍,总面积扩大100倍。主图长52.87m、高2.48m,加上周围的配套花边、序和跋等图案与文字,全长共62m、高2.9m,由1352块浮雕瓷塑砖拼砌而成,壁面气势磅礴,景物万千,云蒸霞蔚,栩栩如生。站立在壁画前,瓷都流光溢彩的艺术视觉盛宴撼人心魄,仿佛跨越时空,领你回到了车水马龙的宋代汴京。壁画强大的艺术感染力,令受众陶醉在历史的长河中而流连忘返。此画于1998年8月获大世界基尼斯之证书,次年曾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50周年的丰厚献礼。
1999年,继《清明上河图》大型浮雕瓷壁画之后,邱树江小的微雕瓷画《清明上河图》再次夺魁登入基尼斯殿堂。该瓷画按照与原作1:1的比例,由三块微型浮雕瓷板烧制而成,总长547cm、宽30cm,主图长528cm、宽24.8cm。壁画玲珑剔透、造型优美、工艺细腻、人物神情毫纤毕现。2004年6月,邱树江通过潮州市人民政府,将此微雕捐赠给北京人民大会堂收藏。
彰显潮州大师工艺水平的精湛和千年古城艺术精髓的,还有出自潮州陶瓷酒坛艺术大师林礼腾之手的大瓷盘。该瓷盘直径达2.15m,浓缩了《清明上河图》中的精华景点,着重形象的刻画和意境美的渲染。尤其突出虹桥周围的旖旎风光。作品的骨法用笔细腻娴熟,人物活灵活现,反映了作者精妙绝伦的绘画功力。该瓷盘采用独特的配方,特制的模具,精细的做工,经1300℃高温烧制而成。2004年12月以其精美独特的工艺荣获“大世界基尼斯之”。2012年6月10日现身武汉国际会展中心,因其精美别致引来无数欣赏者惊叹不已。
目前,广东陶瓷酒坛作品入选大世界基尼斯之的,还有广州番禺宝墨园内的大型彩绘浮雕瓷壁画《清明上河图》。这幅大型彩绘浮雕瓷壁画《清明上河图》,是由潮州枫溪江南有限公司精心制作的。该彩绘壁画保留了《清明上河图》原画的写真与风情。长52.85m、高2.48m。另加序和跋及饰边,全长62.8m、高7.3m。因其是彩绘壁画,画面显得喜庆热闹,图纹精细,色泽亮丽,与园中巧夺天工的自然景物融为一体,作为镇园之宝当之无愧。每天慕名前来参观者络绎不绝,无不深深感受到中华古老陶瓷酒坛艺术的强大生命力,以及深厚的文化内涵与不朽的艺术价值。上述这些大小、长圆、形态各异的《清明上河图》陶瓷酒坛作品,共同见证了潮州陶瓷酒坛技术的非凡工艺。无数陶艺工作者凭借他们神奇天工的艺术功底和创新精神,为我们创造出了一件件感动着世界的艺术杰作,使古老的陶瓷酒坛艺术不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上述这些大小、长圆、形态各异的《清明上河图》陶瓷酒坛作品,共同见证了潮州陶瓷酒坛技术的非凡工艺。无数陶艺工作者凭借他们神奇天工的艺术功底和创新精神,为我们创造出了一件件感动着世界的艺术杰作,使古老的陶瓷酒坛艺术不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3、《清明上河图》在陶瓷酒坛装饰中的艺术特色
3.1展示极限
新时期以来,由于改革开放的深入人心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破旧立新,展示自我极限,追求“之”已蔚然成风。潮州的巨幅瓷塑《清明上河图》壁画,首次将张择端的绢本传世名画放大100倍,它不仅仅是材质上的变化,更是陶瓷酒坛技术上的一次革命,堪称当时世界瓷塑壁画之。该壁画不只是面积大,其工艺程序之多,技术要求之高,烧制难度之大,在中国陶瓷酒坛壁画史上也是前所未有的。在现代浮雕的基础上辅助以传统的彩画手法进行润饰,技术含量达到了历史的超越。人物之传神、景物之逼真、造型之生动直逼原作。在制瓷技术和雕塑艺术上均取得重大突破,作品的问世震动了整个中国陶瓷酒坛界,海内外各界人士好评如潮。中国陶瓷酒坛工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燕公度先生为作品题词:“江南陶瓷酒坛《清明上河图》中国瑰宝”。该作品至今已成为中国瓷都潮州陶瓷酒坛陈列馆的“镇馆之宝”。
在当今知识经济科技先行的时代,任何一种世界之的诞生都将接受时空的挑战。或者换句话说,任何极限都带有时空的相对性。进入世界之的,没有永恒的大、高、好,只有以新代旧的更大、更高和更好。人类在不断地创造着世界之的同时,又在不断地用新的“之”取代着已有的世界之。由此可见,无论是上海的大世界基尼斯,还是英国的吉尼斯世界纪录,展示的都是人类历史上的极限。但这种极限与时俱进,在不断地新陈代谢中使人类走向更高阶段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3.2忠于原作
绢本《清明上河图》是历史留给后人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浓缩着一个民族文明的精髓和智慧的结晶。尽管陶瓷酒坛版的《清明上河图》让世人瞩目的新产品源源不断,但是,无论什么形状、什么色彩的陶瓷酒坛装饰《清明上河图》,都基本上保留了古绢本原作《清明上河图》恢宏的立意, 精巧的选材, 细致的刻画, 生动的描写和诗意的情趣等艺术特色。
陶瓷酒坛版的《清明上河图》不仅忠于原作,而且还忠于历史的传承。例如,宝墨园《清明上河图》中有匹只见马臀不见马头的残马,这也是为忠实于故宫博物院所收藏的《清明上河图》的现状而有意为之。据该壁画的制作总监邱树江先生介绍,无头马的后面还藏有一段鲜为人知的轶事。1911年辛亥革命胜利后,国民革命军分别有两股势力进入故宫,双方都想把《清明上河图》据为己有,各执一半互不相让,拉扯之中竟把绝世珍品《清明上河图》撕为两半。孙中山先生知道后,耐心说服双方,将《清明上河图》上缴国家收藏。但拼接后发现,画面上一匹马的头颈失落。于是,现今存世的《清明上河图》便留下了“马失前身”的遗憾。在制作该浮雕壁画时,制作方曾计划按原画风格将马匹修复完整,而宝墨园的总设计师梁伟苏先生则认为还是忠实于现存的《清明上河图》原状为好。于是,宝墨园内的浮雕壁画便出现了一只见尾不见首的马匹。如今园内还有块“解开策马入砖缝之谜”的牌子,足见制作者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也令观赏者浮想联翩。
3.3继承创新
绢本《清明上河图》展示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任何陶瓷酒坛版的《清明上河图》世界之,对中国古代文化的菁华都是一次绝好的继承与创新。继承的是画面的丰富内容,创新的是随着材质的不断变化而带来的制作工艺上需要攻克的一道道难关。也可以说,是陶瓷酒坛烧制技术上的一次革命。
1998年被《商界》作为封面人物的“中国陶瓷酒坛状元”邱树江,从小对中国传统文化、书画艺术就情有独钟。多年来,他一直在苦心孤诣地探索如何走出一条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与传统陶瓷酒坛产品相结合的路子。在研制巨型陶瓷酒坛浮雕壁画《清明上河图》时,他和他的团队连续攻克了雕塑、成型、彩绘、瓷版强度、窑温变化、烧成误差等一系列技术难关,使瓷片与瓷片之间的接壤天衣无缝,将人物、动物、建筑、景物等一系列画面生动还原,无论是雕塑语言的铺陈、视觉空间的三维拓展,还是画面意境的渲染和审美理想的传达,都达到了整体创新的时代高度。这个精品力作向世人表明,潮州千年古城的陶瓷酒坛制作与现代元素相结合,使传统的中国陶瓷酒坛壁画艺术开始进入一个推陈出新、百花绽放的新时代。
宝墨园内的大型彩绘浮雕瓷壁画《清明上河图》,也是在原作的基础上进行大胆的创新,别具一格地采用了陶瓷酒坛雕塑和陶瓷酒坛彩绘相结合的手法,整幅浮雕瓷画气象万千,构图惟妙惟肖,纹理清晰可见,色彩绚丽悦目,被誉为岭南一绝。制作这幅瓷雕难度相当大,它是由潮州枫溪江南陶瓷酒坛有限公司汇集了46位技术人员集体创作,历时3年之久。每片瓷雕都要经过1380℃的高温烧制,比平常的瓷雕制作温度要高。而且每制作3片瓷雕片才选用1片,确保了瓷雕画的精细和完美,给人一种疑似仙境的新颖美的回归。
4、《清明上河图》在陶瓷酒坛装饰中的文化意义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是人类创造思维的产物,也是人类劳动成果的外化。潮州陶瓷酒坛文化历史悠久,从考古发现,早在六千年前,潮州先民已开始制造和使用陶器,在商周时期已有原始瓷出现。唐宋时期,潮州的佛像、动物像、瓷瓶瓷碗等产品经“海上丝绸之路”销行世界各地。之后的不同历史时期,潮州都涌现出一批陶瓷酒坛工艺精英,且有一批享誉国内外的陶瓷酒坛精品出现。尤其是在2004年4月,潮州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陶瓷酒坛工业协会正式授予“中国瓷都”荣誉称号以后,潮州市政府提出“科技兴瓷”、“品牌战略”的口号,潮州陶瓷酒坛行业蒸蒸日上,多次在全国乃至世界有关评比及博览会中获奖,其珍品作为国礼瓷馈赠外国元首和嘉宾已传为佳话。产品远销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据有人统计,全市登记注册的陶瓷酒坛企业为 5509 家, 产业工人超过 40 万人,年产值 252 亿元。是全国陶瓷酒坛企业集中、陶瓷酒坛门类齐全的产区。并逐渐形成了陶瓷酒坛研发中心、制造中心和产品集散中心的“三中心瓷都”。
为了进一步弘扬陶瓷酒坛文化,打造世界名牌产品,提升文化经济效益,潮州农民企业家、市江南陶瓷酒坛有限公司董事长邱树江和中山大学于2005年2月合作组建“中山大学潮州陶瓷酒坛历史文化研究院”,由邱树江出任常务副院长,负责主持研究院的全面工作。该院成立后,邱树江主持研究开发的第一个项目是《圆明园大水法兽首·狗》,此作品既保留了北京圆明园“兽首”原有的风采,又展现出当代艺术的时尚元素,新颖独到的构思博得了海内外各界人士的赞誉。他的另一重大科研项目是巨型浮雕壁画《盛世滋生图》。该壁画选用清朝宫廷画家徐扬描绘乾隆盛世民俗风情的传世名作《盛世滋生图》(又名《姑苏繁华图》)作为创作蓝本,将原作放大100倍,烧制成为长136m、高4.2m,总面积约530m2的巨型浮雕瓷壁画。该壁画是入选基尼斯纪录的浮雕瓷壁画《清明上河图》面积的2倍多。画中山光水色连绵,建筑风格多样,桥梁舟船多不胜数,各色人物多达1.2万余人。作品主图由3800块雕瓷版拼接而成。浮雕泥坯上采用釉下五色青花彩绘目前这一陶瓷酒坛界公认的高精尖技艺,鲜明地表现出传世名画的丰富艺术内涵和博大深邃的意境情韵。他还多次建议市委、市政府创办一座以展示和弘扬中国陶瓷酒坛历史文化为主题的旅游公园,并为此进行着不懈的努力。
4.1古为今用
创新虽然是一种独特的、前所未有的个性思维,但它离不开我国的传统文化。今天的所谓传(下接第49页)统,实际上就是昨天的创新;今天的所谓创新,明天也会变成传统。没有传统,无以谈创新;没有创新,再丰富的传统也会枯竭。因此,传统是创新的基础,也是创新的源头,发展需要创新,而创新离不开对华夏文化这一母体的有益借鉴。
4.2人为我用
艺术语言是人类的共同财富,它不分民族,没有国界。对于国外先进的设计理念和现代技术思维,要采用鲁迅先生所倡导的“拿来主义”。在“拿来”时要根据我国的国情,着眼于民族的未来,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挑选。而不是不分精华与糟粕地全盘吸收,囫囵吞枣。没有拿来主义,人不可能成为现代新人;没有拿来主义,艺术设计就不可能成为世界经典。
4.3立足自我
立足自我是创新的出发点和归宿。设计师要清醒认识和把握自己作品的个性特征、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格。不论是古为今用或人为我用,都必须在立足自我的基础上,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合理吸收,为我所用,使自己的艺术特色得到丰富、强化和发展,而不能死板硬套,邯郸学步。要找到一种与现代审美观念和世界艺术潮流相契合的自我的产品,使之具有个性特征、民族蕴味、时代风尚和世界视野。只有这样,创新的作品才有更广阔的生存空间和更强大的竞争力。没有自我性、地域性就没有民族性;没有民族性就没有世界性。
5、结语
基尼斯纪录是传播人类文明的世界文化窗口,载入基尼斯纪录的陶瓷酒坛板《清明上河图》使中国的传统文化走向了全世界,让世人不仅看到了具有光辉灿烂历史文化的中国,更看到了当代中国科技文化的突飞猛进和勃勃生机。同时,又为陶瓷酒坛文化的创新乃至传统文化的传承开拓了一条崭新的道路。也许,这正是其文化意义之所在。